电力改革跑出“加速度”

2024/9/19 8:57:30 次浏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作为一种特殊商品,电力难以大量地储存,需要实时供需平衡,传统计划方式下难以反映出电力在特定时空当中的真正价值,需要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但是涉及电力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直被誉为是啃“硬骨头”的改革。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面临着哪些困难和挑战,又蹚出了哪些新路径和新模式呢?

  在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的这个大屏幕上,每隔15分钟,这条曲线就会向前延伸一截,这意味着又产生了一个新电价。一天之内这里会产生96个不同的电价,一度电最高时能卖1块5,最低时也可能是零元。每个价格都是发电企业、售电公司、电力用户和虚拟电厂、新型储能等新型主体,在交易过程中产生的。

  “今天是阴雨天气,火电机组的出力比较高。现在实时电价达到了3毛5分。天气比较好的时候,风光大发,基本上从早上10点开始,电价就会降到3毛钱以下。”

  实时电价就是电力现货市场的电价。2023年12月22日,山西电力现货市场正式运行,成为我国首个正式运行的电力现货市场。电力现货市场是电力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竞争形成体现时空价值的市场出清价格,并配套开展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交易,对电力市场化改革有重要促进作用。

  通俗地讲,电力的现货交易类似于在市场上买菜。同一款菜,不仅每天价格不一样,早市和收摊前、市中心超市和城郊农贸市场价格也大不相同。卖家既想要畅销,又想要尽可能地盈利。而买家也要再三权衡,尽量给自己省钱。

  现货市场的实时价格正在成为电力系统最隐蔽的调度员。当新能源电力发得多时,现货市场火电的报价就会下降,这时候火电企业就可以快速降负荷、保成本。当新能源出力不足,火电可以马上顶峰发电,保供应、赚利润。目前,山西电力现货市场已聚集了156台火电机组,还有613座新能源场站。

  随着新能源的不断发展,解决新能源的消纳问题正在成为电力现货市场的一个重要功能和任务。不仅仅是山西这样的传统能源大省,电力供应的含绿量在增多,在全国范围内,截至2024年6月底,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首次超过煤电。在山东,截至今年7月,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突破90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在全国省级电网中位居前列。在山东新能源装机量持续攀升的同时,2024年6月山东电力现货市场正式投入运行。

  通过电力现货市场更好地消纳新能源,精准监测天气变化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杨晓霞是一位有着42年天气预报经验的老预报员,已经退休的她被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专门聘请过来,每天分析预测山东天气,出具详细天气预报。不过,电网的天气预报和她从前在山东气象台的预报完全不同。

  山东省电力气象技术创新中心电力气象首席预报员 杨晓霞:“难度挺大,因为它要求一个是预报比较细,再一个就是精度比较高,什么时候影响,具体在什么地点,然后强度是怎么样。”

  杨晓霞带领预报员团队每天要发送60多份天气专报,给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以及各个地市电网的调度大厅。每一份专报不仅有气象单位提供的专业气象数据,还要结合电网设施的网架布局和新能源场站的具体位置,从时间、空间两个不同维度出具,可以精确到1公里范围内、4小时内的天气情况。

  依靠精准的天气预报,可以对新能源场站的发电功率进行科学预测,这为电力调度部门进行电力资源调配提供了参考依据。

  新能源发电有着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这给电网平稳运行带来了挑战。电力现货市场以发电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按照供需关系自动匹配成交,实现电力现买现卖,价格能涨能降。截至2024年6月底,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共面向156台直调火电机组、159家地方电厂、28家独立储能电站、584家集中式新能源场站、419万工商业用户提供电力现货市场结算服务。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现货市场处处长 马强:“今年山东电力市场累计结算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通过建立和完善现货市场机制,引导各类资源参与电网灵活调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力支撑电力保供,有效促进新能源消纳,最终实现保供应、促转型、稳价格的多重目标。”

  电力市场加速迈入现货时代,又会给用电企业带来哪些新变化呢?

  国网山东营销服务中心负荷管理部主任 张海静:“选择一个月份的用电曲线,我们进行一下调整测算,将18点到22点,就是价格较高时间段的用电量来下调20%,通过这个测算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企业按照这个方案去调整它的用电曲线,那么它的用电的成本就会有所降低。”

  当前,电力现货市场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区域,山西、广西、山东、甘肃等地的现货市场已经陆续转入正式运行。

  全国各地的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进入加速期。电力现货市场是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把各个电力市场比作水池的话,那么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并不是将各个水池挖成一个大水池,而是要在不同的水池中间铺设管道、设置合理的压差,让水资源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合理流动。

  回归到电力市场,电力互济就是实现跨区域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一个重要尝试。那么,电力互济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浙江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用电需求量一直在持续攀升。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浙江用电需求持续在高位运行。统计数据显示,从7月4日至8月25日的53天里,浙江全省全社会用电量1248.7亿千瓦时,日均用电量超过23.5亿千瓦时。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高级工程师 唐律:“(夏季)浙江全省的用电一直保持高涨态势,7月整体的用电量达到了7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展部综合计划处处长 章姝俊:“每年迎峰度夏期间都是在不同的时段开展电力置换,根据省内负荷特性的变化滚动优化调整。”

  章姝俊所说的电力置换就是电力互济,由于不同区域用电高峰时段有差异,因此在一个时段由用电负荷不在高峰的省份向用电负荷高峰省份送电,并在另一时段反向送电。

  为了应对夏季里的用电高峰,发挥长三角区域省间电力互济互助作用,浙江、安徽两省签订了2024年迎峰度夏电力置换互济协议。浙江、安徽两省接壤,但产业结构不同,用电特性也存在差异,这为双方电力互济创造了条件。

  根据协议,今年7月1日到8月31日,每天18时至19时30分,浙江供电压力较大,安徽向浙江送电;20时30分至22时,安徽晚间用电高峰期间浙江向安徽送电。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调度控制中心高级工程师 唐律:“用电紧张的情况下,我们是‘度电必争’,而且100万千瓦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可观的数字,相当于可以同时满足我们全省100万台空调的同时使用,所以应该说在这个期间对于我们缓解省内供电压力还是有积极作用的。”

  长三角电力互济中最大的堵点是省间电力需求侧和供给侧信息不畅通,而长三角电力互济平台的诞生,让这一难题迎刃而解。

  国网安徽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总工程师 谢大为:“在这个平台上面,能够看到比如说安徽或者上海、江苏、浙江在哪个时段需要我们负荷侧需求的互济,这样我们相当于长了眼睛一样,这种分散性的负荷资源就能够在统一的平台上面进行整个交易。”

  针对用电时差这一特点,电力跨省跨区域错峰互济手段应运而生。眼下,不仅是长三角,辽宁、京津唐、江苏等地也陆续开展电力互济,提高了电力保供能力,加速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

  2024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明确定义了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储能企业、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那么,在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过程中,虚拟电厂这样的新型经营主体将如何发挥作用呢?

  虚拟电厂并不是现实中的发电厂,不烧煤不发电,而是一种智能电网技术,相当于一个智慧大脑,可智能调度、实时监测和深度分析发电、用电状态,调节部分用电需求,实现电力实时平衡,起到和发电厂发电类似的效果,是一个看不见的电力搬运工。

  国网芜湖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副主任 吴延延:“常规的电厂可能是通过对机组进行调节,让它提升发电或者降低发电。那么虚拟电厂是将其它分散在各地的资源统一进行调度,来达到类电厂这种效果。”

  7、8月两个月,这家虚拟电厂通过邀约的形式,调节企业富余产能和储能,完成了两笔长三角的富余需求侧互济交易,交易电量超过130兆瓦时。眼下,虚拟电厂还在起步阶段,未来将从邀约制转向市场化,更多企业将从中获利。

  国网芜湖供电公司市场营销部副主任 吴延延:“比如长三角(互济)的交易,让这个企业压降一个千瓦、一个小时,那么我们会申报一块二的这个价格乘以它的一个小时,比如它让了十兆瓦,就是一万(千瓦),那么它就能获得12000元到13000元的补贴。像水泥、钢铁这种能耗比较高的用户,还是很在意这部分的收益的。”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至7月,全社会用电量累计559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电力消费不断增长的同时,电力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按下“快进键”。

  闽粤联网工程连接福建、广东两省,是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电力项目。今年7月,闽粤联网工程首次实现广东向福建满功率输送电力200万千瓦,有效提升华东地区迎峰度夏电力保供能力。

  这里是西藏首条特高压电网工程的起始站,卡麦换流站站址海拔高达3720米,是目前世界海拔最高特高压换流站。金上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第一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建设过程面临地域无人区和技术无人区的双重挑战。工程投运后,可以将金沙江流域的绿色电能源源不断地送达华中地区。

  陇电入浙工程起始于甘肃武威,止于浙江绍兴,途经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浙江六省区,线路全长2370公里,计划于2026年投运,是我国“西电东送”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8月底,我国首条跨沙漠的750千伏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全线贯通,项目沿线90%都在沙漠戈壁荒原地区,将大幅提升南疆光伏等新能源汇集送出能力,形成“北电南延、西连东送”的750千伏枢纽型骨干电网格局,有力支撑新疆电网第三交流外送通道的建设。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今年1到7月,电网工程完成投资2947亿元,同比增长19.2%,连接南北、贯穿东西,一条条“电力高速”正在越织越密,为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奠定坚实的基座。

  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看到,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火电企业从“要电量”变为“要利润”,新能源企业从“发得出”变为“卖得掉”,售电公司从“赚差价”向“做服务”转变,电力用户则从“按需用电”向“按价用电”转变。与此同时,虚拟电厂、新型储能等新型主体竞相入局,跨区域电力互济不断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蹚新路,一条条打通能源大动脉的电力输送高速路按下建设的“快进键”。

  改革一子落,激发满盘活。我们期待更加绿色、智能和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为经济社会运行提供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热点资讯
    暂无相关...

栏目类别